侠客岛:严禁教育资本化,干得好!

       最近,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教育领域“双减”的文件,尤其是针对校外教培机构的条款,更是引发社会高度关注。资本市场反应也很强烈,不少教育股“腰斩”“脚踝斩”。

       的确,这份中央文件措辞清晰且严厉。比如,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、严禁资本化运作,上市公司、外资不得投资参股,寒暑假、周末不允许补课,不再审批新机构、现有的机构一律转为非营利机构等等。一些教培从业者评价,文件“刀刀砍在七寸上”。

       《意见》发布不久后,新华社配发了教育部的“权威说明”,其中有这样的表述:“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,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,且良莠不齐,如果任其发展,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”“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,展开烧钱大战,广告铺天盖地,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,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,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,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”。
       有人认为,教育是刚需,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在,竞争的重心就会不断下移。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上好学校、成龙成凤,尤其是现在普通高中和职高要50:50招生分流,巨大的竞争压力下,很多家长把目光集中到“小升初”、中考,甚至孩子的起跑线都不放过……
这种想法很典型,反映了目前的教育现状。归结起来有几点:1、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;2、职业教育不被普遍认可;3、优质就业岗位愈发稀缺,用人中的“唯学历论”导致普遍“学历军备竞赛”。
       换言之,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:义务教育资源分配较为均衡,家长不必挤破头去买学区房拼好学校,因为学校里的师资都差不多;经过义务教育,孩子们根据天赋秉性和特长自由选择发展道路,可以选择一技傍身、吃技能饭,也可以搞科研、当公务员、进企事业单位。社会普遍认可“行行出状元”的观念,不同职业都能得到体面的待遇、可预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认可……
       但显然,现实很骨感。以就业为例,每届大学毕业生都觉得自己面临的是“史上最难就业季”,甚至出现“学历通胀”。但人社部的数据显示,中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26%,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已超过2000万;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,高职院校却招生不易,生源数量甚至出现下滑。
       所以,教育改革势在必行。